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披露,2018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 .94‰;死亡人口9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
数据:男性比女性多了3164万人
2018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逼近14亿人。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351万人,女性人口6818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以女性为100),男性比女性多出3164万人。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
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45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78万人。
分析:“90后”女性婚育推迟
2018年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第三年,这一年的出生人口较2017年下降200万,是否意味着全面两孩政策失效?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根据人口监测数据来看,2018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依然是最多的,在50%左右,比一孩出生占比高,也就是说2018年出生人口主体依然是二孩出生,而不是一孩出生。可以说,2018年依然是全面两孩政策效果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年。
“在育龄妇女规模大幅下降情况下,2016、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达1786万、1723万,为本世纪的最高水平。”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王培安也认为全面两孩政策效果明显,同时也冷静地看到,“2018年起,全国出生人口明显回落,全面两孩政策短期效应结束,生育水平处于下行阶段,需要高度重视低生育率的长期影响。”
为什么一孩出生数量减少幅度如此大?黄匡时解释,2018年出生人口规模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过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规模下降以及“90后”女性婚育推迟。
从25岁到35岁的育龄妇女来看,2016年比2015年增加了177万,2017年比2016年增加77万,而2018年却比2017年下降了6万。这是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较多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女性的初育平均年龄由2015年的25.8岁推迟到2018年的26.84岁,生育二孩的平均年龄由29.24岁推迟到30.44岁。
黄匡时指出,未来我国出生人口下降将是长期趋势。他认为,“十三五”和“十四五”时期是人口转变的重要时期,应及时完善与生育政策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让更多家庭“敢生”和“不愁养”。
回应:仍然存在人口红利
人口增长率的逐渐下滑,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会提前消失?
宁吉喆表示,近期大家非常关注人口数据,有一些研究文章认为人口会出现所谓的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已经很清晰地表明,2018年中国不仅人口还在正增长,出生人口数量也是比较大的,1523万人这个数据还是很可观的。
至于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有所下降,宁吉喆表示,人口的数据不能只看一年,要长期观察,历史上有过人口高峰,人口结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变化的,这是自然而然的,不必过度解读。
宁吉喆强调,我国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有一些波动,但总规模仍然巨大。我国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不算低,9亿人当中有7亿多在就业,也还是有空间。劳动力数量本身就有很大潜力,我国农民工仍然有2.88亿人,是一支很庞大的队伍。
宁吉喆认为,随着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每年还有800万大学毕业生,这些因素对产业升级和挖掘人才红利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仍然存在人口红利,再加上我们更加重视人才红利,应该说支撑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因素没有改变”,宁吉喆说。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