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企业为什么被税局盯上了?--以纳税评估视角,反观税务风险管理
时间:2019-02-19 10:49 【我要纠错】

  税务管理指的是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事中控制、事后审核和安排,免于税务处罚,尽可能地规避纳税风险,并在不违反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获取“节税”的收益,降低公司税收负担。

  关于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有人从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入手,有人从涉税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开始,也有人认为税务管理制度体系非常重要,还有人认为制定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手册对税务风险管理十分重要。以上观点没有优劣之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能更多的是需要融合各种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如某企业提出的“以风险为导向,以流程为纽带,以内控为抓手,以制度为基础”。

  税务风险管理如果只是站在企业视角来思考,可能会不全面。因为在目前的税收整体环境下,税收政策的“多变”性下,企业税务管理和安排,需要和税局互动沟通。如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需要加入税局的视角,以纳税评估的维度来思考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当然有人说以纳税评估视角切入税务管理早不是什么新闻,有的企业早已开发了一套以税局指标的系统。但是这种做法,笔者认为如果只是把税局的各类指标设定在软件中,然后企业各项数据导入软件,最后两者一比对发现“异常”,就开始管理数据异常?如果是这么做的话,这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极端,甚至可以说是错误。

  笔者根据参加过的纳税评估类课程培训,以及相关纳税评估书籍,同时结合过往与应对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实战经验。想以税局纳税评估的视角,来思考企业如何管理税务风险。以下案例涉及的数据,均为笔者根据文章需要进行设计。

  一:指标法

  指标法是税局纳税评估,和评估建模重要的指标。在金三系统之前,各地主管税局对于指标会稍有不同,随着金三系统升上线后,各类指标更加全面系统了,而且随着金三运行一两年后,系统累计的企业数据更加全面,指标更加完善了。以下笔者举例常见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看出纳税评估的方法,企业在日常税务风险管理时,也可以结合这些指标进行管理。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指标只是指标,数据存在疑点,不一定代表企业就存在问题,是否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同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切不可唯指标论,或者按照指标(如涉及一套指标系统)来管理税务,企业税务管理可以根据可以参考指标,进行观察。但不可把企业业务根据指标进行调整。如果那样做的话,就是犯了根本性的错误,严重点说就是公然造假啊。

  (一)评估指标

  (1)税负率与行业警戒值比较

  (2)研发费支出比重、研发人员比例与行业警戒值比较

  (3)加计扣除比例与行业警戒值比较

  (4)营业利润率与行业警戒值比较

  (5)所得税贡献率与行业警戒值比较

  (6)年人均工资与行业警戒值比较

  (7)其他指标(不一一举例了,具体以法律法规,金三系统以及当地主管税局数据为准。)

  比率计算说明:

  税负率=营业税金÷营业收入×100%

  研发费支出比重=研发费支出÷营业成本×100%

  研发人员比例=研发人员人数÷职工平均人数×100%

  加计扣除比例=加计扣除额÷研发费支出×100%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所得税贡献率=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100%

  年人均工资=年工资总额÷职工平均人数×100%

  (二)警戒值参考范围

  通过行业集合的建立,通过对整个行业相应指标平均值的计算,结合地区特点和实际征管经营得出指标预警值。

  (三)数据获取途径

  1.纳税申报表

  2.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3.征收入库数

  4.会计核算数据

  5 . 资产负债表

  6 . 利润表

  7. 第三方数据及信息(如企业网站,对外公告,公司对外广告,媒体宣传等信息)

  (四)举例

  项目评估企业行业平均增减差异预警率

  成本利润率72.12%78.45%-6.33%

  主营业务利润率19.66%22.07%-2.41%

  所得税税负率0.63%0.50%0.13%

  注意以上指标管理法,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需要关注的点,但是切不可认为购买一套具有各类指标的软件,然后将企业数据导入软件中,然后这就是税务风险管理了。税局根据其设定的指标参数,发现企业存在疑点,可以对企业提出质疑,但是企业自己需要了解自己的业务,需要了解数据来源,需要知道所谓异常数据的真实经济行为,否则一味把企业正常的业务数据调为和指标一致,或者面对质疑自己都从未关心或分析过异常数据,如何向税局做出合理解释呢。

  二:矛盾分析法

  利用矛盾分析法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其最重要一点是,知道正常的业务是什么,才能对异常的问题进行矛盾分析。税局也是基于对某被检查企业的行业分析,结合业务数据分析矛盾分析。那么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也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本企业业务,生产,工艺,行业等特点的风险管理方法。只有在充分了解业务之后,才能在财税数据呈现异常时,及时提出解决办法。这不仅是企业财务税务管理需要做的工作,也是财务分析,业务财务融合,企业内部控制等需要关注的。以下笔者模拟几个数据,进行矛盾分析举例。

  案例1:管理费用变动与员工人数变动不匹配

  (1)管理费用变动情况

  该企业管理费用2017年1月至12月发生500000元,2018年1月至12月发生600000元,同比增长20%。在管理人员及管理日常支出项目相对稳定情况下,该企业管理费用上升,说明2018年的规模应该较2017年有所扩大。

  (2)员工人员变动情况

  假设根据企业提供的个税申报数以及员工登记明细,该企业2017年1月至12月员工人数200人,2018年1月至12月员工人数150人,同比减少25%。员工人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日常支出。

  (3)矛盾分析:管理费用变动与员工人数变动不匹配

  管理费用增长反映的是该企业规模的扩大,但是员工人数下降反映的是该企业规模的缩小,显然管理费用变动与员工人数变动反映的规模不匹配,存在矛盾,因此列为疑点。

  案例2:假设某公司从2017-2018年快速扩张,净资产增值13倍,营业收入却没有相应增长,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45%(由于担保行业需要提取大量风险拨备,因此净资产收益率偏低),而该公司仅为为0.79%,其实际盈利能力明显偏弱,股东为何愿意不断追加投资?

  案例3:假设某企业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累计数显示:2017年6月底为20000元,2018年6月底为25000元,而据该公司社保费申报记录,参保人数为15人,显然该公司的营业收入无法支撑15个人的工资支出。

  案例4:假设某企业净利润变动率:2017年1-12月份为20%,2018年1-12月份为130%,波动明显,是否存在人为调控利润的因素。

  案例5:假设某企业总体税费占收入比:2017年1-12月份为51.00%,2018年1-12月份为89.00%,该公司的总体税费占收入比明显畸高,而且总体税费负担如此之重,显然不合理。

  三: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一般的方法有,税负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发票比例分析法,现金流分析法等等。比如税负分析法,比如某企业增值税税负逐年降低,通过制作动态税负趋势图来分析,发现申报异常。判断可能少计销项,多列进项。那么企业日常税务管理,也需要对日常数据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包括趋势图,对于异常点结合业务实际,及时了解业务真实问题。并进行备查管理,以便日后财务分析或者是税局检查都可以有合理的解释。比如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加工制造业检查的重要方法,其目标是核实产量,其关键是取得准确比例。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投入产出比法的测算结果只能作为疑点,及税局检查重点,不能直接作为证据对企业进行处理。

  案例1: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9000000.00元,企业所得税附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查得该公司2017年工资薪金支出只有560000.00元,工资薪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为6.2%。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9300000.00元,企业所得税附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查得该公司2018年工资薪金支出只有590000.00元,工资薪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为6.34%.据此行工资薪金占主营业务占比在15%左右,此公司比例有点低,是否有业务人员隐匿个人所得,有疑点?

  案例2:假设某企业2017年管理费用4400000.00元,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9200000.00元,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为47.83%。2018年管理费用5000000.00元,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9000000.00元,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为55.55%。比例明显偏高,是否有多列费用或虚列费用的现象?

  案例3:通过分析某企业其他应收款科目月末余额较大,且月份间波动明显,该公司是否存在资金拆借行为?若存在,则拆借行为是否已核算相关收益并申报纳税?

  四.利用第三方信息

  关于税局利用第三方信息,在日常税务案例报道中我们也看到不少。比如某某税局通过看企业对外广告发现涉税信息,比如通过上市公司公告发现涉税问题等等。注意这里的第三方,不单单指第三人,比如外调协查,而是指除了企业日常报送给税局的涉税信息之外的,都可以作为第三方信息。比如合同、生产记录、台账、交接单、入库单、出库单等。比如生产能力测算,如:耗电量、耗水量、机器最大耗能等因素。以下简单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利用第三方信息的纳税评估。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也需要关注企业税务与实际经验存在的差异,如果税局存在质疑点,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真实状况做出解释。不至于到了税局询问异常点时,企业人员还不知道为什么出现异常。

  案例1:假设在无法获得企业历史申报信息以及其他相关财务信息的前提下,可以采取获得第三方信息,经过计算,推算其当期营业额。在此推算基础上,结合纳税人申报数据进行比对,寻找疑点。比如无法获悉某培训机构营业额,那么可以通过第三方信息,比如牛奶法等第三方信息,进行营业额推算。

  牛奶法

  营业额=(1500~2500)*N*9*S

  指标含义:因每个学生每天早上都会供应一瓶牛奶,所以从牛奶供应商了解该机构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日牛奶购买数量N,从而推算学生数,以每人每月1500~2500元学费为基础,每年10个月的学习时间,推算营业额区间。

  此案例只是举例通过一个点,来反映真实业务。实务中还有很多做法,比如某企业2017年主副产品产量比例为7:1,在技术工艺未改进情况下,2018年变成了14:1。此疑点也可以进行分析存在问题。再比如某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之前投入产出比为1:5,而该企业仅为1:2,明显异常,也可能是税局重点关注的疑点。

  案例2:某税务分局近年来一直在开展税收情报采集工作,评估人员调用分局情报库档案,查阅该行业的行业协会、公管处和车管所等第三方情报,参照该行业的四项风险分析指标,分别是场地面积(㎡)与教练车数量配比100:1、教练车数量与教练员人数配比为1:1、教练员人数与学员人数配比(MIX=1:20;MAX=1:46)、学员人数与驾校培训费收入(元)配比(MIX=1:3100,MAX=1:3550)。评估人员依次按照这四项风险指标进行逐层推进审核筛选。

  五:行业分析

  1.季节性特点

  因为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非常火热,以电影行业来说下行业分析把。我国电影档期目前有春节档、暑期档、贺岁档和端午节等档期。因电影行业存在档期现象,所以电影放映业的票房收入根据档期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即暑期档和春节档是国内电影票房收入的两个波峰。所以在对电影行业纳税评估时,需要观察其季节性特点。

  2行业特点:

  假设某市区共有各类驾校,随着“学车热”的不断升温,各类驾校的驾培业务都“车水马龙”,但驾校申报的培训费收入与驾培市场学员人数的真实规模相背离。那么根据行业特点,结合数据分析,也能对存在疑点企业进行管理分析。

  3:行业其他分析(限于本文篇幅所限,行业分析就不一一举例了)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作者:左岸金戈

上一篇:民企融资迎来大利好 金融服务18条让他们“不差钱”
下一篇:小微企业迎来普惠性减税落地首个征期
手机需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