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会计信息化新技术,正给会计行业带来诸多变革,传统会计面临生存挑战。
4月1日,我国首部会计培训与测评标准——《会计实务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与测评规范》标准即将正式施行。在业内人士看来,该标准的制定、实施,有望推动我国传统会计人员向管理型会计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传统会计面临迭代
贴发票、做报表……这是每名会计都要干的基础活儿,但如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商业智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涌现,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在企业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财务软件出现后,繁琐的总分类账、明细账不再需要会计人手工登记,月末结账只需点一下按钮。网银出现后,出纳的大部分工作移到了网络。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后,人工智能预计会完全取代人执行会计核算。
事实上,2014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就已指出,会计行业的人才结构将发生根本转变。
业内人士指出,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应用在会计领域,必然会为行业带来一场深刻的洗牌。“如果不能继续提升自己去做更智慧的财务工作,那么一直做初级财务工作的会计恐怕会失业。”国家会计学院教授于长春此前表示,初步预计有60%的普通财务会计将被迫面临失业或转行。
2017年11月,会计从业资格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会计的很后一道防守壁垒。
管理会计缺口300万
核算型会计遭遇困境,但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再需要会计人才。
浪潮云会计事业部总经理李民认为,人工智能虽然将替代很基础的核算型会计工作,但另一方面也让传统会计从机械重复的工作解放出来,可以去做更复杂的管理会计工作,例如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企业决策进行指导,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切实增加企业经济利益。
“对于企业来讲,核心人员永远是那些能够创造财富的人员。”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中国教育分会执行会长马瑞阳认为,大数据时代,财务人员不应该是过去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会计,而是注重事前编制、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和考核的现代企业管理会计。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人员比例为90%:10%;日本这一比例为80%:20%;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是10%:90%。只有不到10%的会计人员可以充当管理会计的角色。在我们的接触的大量案例中,许多非财会人员都在加入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来学习。例如,人力资源、投资、行政,甚至中小企业家都在学习管理会计业务以提升自己。”马瑞阳说。相关机构的调研也显示,未来十年管理会计有望成为新的市场“蓝海”,预计将缺口300万个工作岗位。
用标准化推动行业转型
面对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国家相关部门、单位都意识到,亟需建立一套系统性的培训、教学规范。
今年2月份,《会计实务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与测评规范》标准在北京审定通过,并将在4月1日正式施行。该标准规定了新时代信息化技术发展下,会计实务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机构、培训讲师、培训组织、培训评估、培训档案、培训管理,以及会计实务信息化应用能力测评对象、原则、内容、题库、工作人员以及流程等方面的内容,适用于各类会计实务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和从事会计实务信息化应用能力测评的机构。
“我们希望,通过标准的制定,让会计人员少走弯路,让他们以很短的时间学到企业真正所需的上岗能力,同时为企业提供财会人员上岗测评,为双方带来利好。”标准起草单位之一、厦门铸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又称“会计乐”)创始人蔡丽煌说。
在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全球董事、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教授浦军看来,建立这样一套标准非常必要。“管理会计的知识学习是很基础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实操过程中加以应用,而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思维方式要相应升级。”浦军认为,会计实务信息化应用能力测评在行业的推广及应用,有望解决会计人员转型过程中的实操与思维难点,助力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向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化。
来源:中国经济网